当前位置: 首页 > 传感测量产品 > 工业传感器 > 加速度传感器

类型分类:
科普知识
数据分类:
加速度传感器

微硅加速度传感器应用:基于MEMS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案

发布日期:2022-10-09 点击率:37


微硅加速度传感器应用:基于MEMS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案

  硅微加速度传感器是MEMS器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硅微加速度传感器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精度高、易于小型化等优点,而且 该种传感器在强辐射作用下能正常工作,使其近年来发展迅速。与国外相比,国内对硅微传感器的研究起步较晚,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加工制 造和理论研究。文中以双端固支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借助Aasys软件对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从而选出性能优良的结构形式。
本文引用地址:
  1 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的硅微加速度传感器,弹性元件的结构形式一般均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形成硅梁外加质量块的形式,利用压阻效应来检测加速度。在 双端固支梁结构中,质量块像活塞一样上下运动,该结构形式的传感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的硅微型加速度传感器,也是当前使用较多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Roylance和Angell发表 了第一篇介绍硅微型加速度传感器的文章后,全硅传感器开始问世。随着对硅微型加速度计原理研究的深入以及工艺实现的多样性,硅微型加速度传感器的种类日益 繁多,各种应用于不同场合下的硅微型加速度计层出不穷,对硅微型加速度计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体积小、频率范围宽、测量加速度的范围宽,直接输出电压信号,不需要复杂的电路接口,大批量生产时价格低廉,可重复生产性好,可直接测 量连续的加速度和稳态加速度,但对温度的漂移较大,对安装和其它应力也较敏感,它不具备某些低gn值测量时所需的准确度。
  3 压阻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结构形式
  3.1 结构形式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弹性元件一般采用硅梁外加质量块,质量块由悬臂梁支撑,并在悬臂梁上制作电阻,连接成测量电桥。在惯性力作用下质 量块上下运动,悬臂梁上电阻的阻值随应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引起测量电桥输出电压变化,以此实现对加速度的测量。
  压阻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典型结构形式有很多种,已有悬臂梁、双臂梁、4梁和双岛-5梁等结构形式。弹性元件的结构形式及尺寸决定传感器的灵敏度、频响、 量程等。质量块能够在较小的加速度作用下,使得悬臂梁上的应力较大,提高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在大加速度下,质量块的作用可能会使悬臂梁上的应力超过屈服 应力,变形过大,致使悬臂梁断裂。为此高gn值加速度拟采用质量块和梁厚相等的单臂梁和双臂梁的结构形式,如图2和图3所示。
  
  
  3.2 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Aasys是一个可在微机上使用的综合性有限元软件,是微机电系统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有限元的分析计算可以预测悬臂 梁上引力分布、固有频率、可测最大加速度等,进而指导梁结构参数的选取。经过对梁结构有限元的计算分析选取单臂梁、双臂梁结构参数,如表1所示。
  
  由有限元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单臂梁和双臂梁上在10 000gn加速度作用下压阻元件所受的平均应力,如表2所示。
  
  4 压阻式硅微型加速度传感器加工工艺
  压阻式传感器的悬臂梁常采用CVD工艺在硅片上外延生长一层外延层刻蚀而成,文中试用键合工艺制造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采用键合工艺优点是能得到高质量的 外延层,且悬臂梁的厚度通过硅片减薄工艺易于得到保证,精细的硅片单面研磨,厚度误差可以控制在0.5 μm以内;且不需要电化学自停止腐蚀,依靠EPW腐蚀液对SiO2的腐蚀速度极慢,使得腐蚀过程停止在SiO2层上,从而保证了硅片减薄后的厚度即为弹性 梁的厚度。制作的传感器芯片尺寸3 mm×5 mm,封装在陶瓷管壳中。选n型硅片,晶向(100),直径为50mm,厚度为300μm,电阻率为5~12 ω·cm。
  5 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冲击试验
  高gn值硅微型加速度计的灵敏度很低,在小加速度下几乎没有信号输出,只有进行冲击试验,才能检验其性能。为此,常温下冲击试验在马希 特击锤上进行。
  将标准传感器和被标定传感器同时固定在马希特击锤的锤头上,分别对单臂梁和双臂梁结构的加速度传感器样品在不同的齿数下进行冲击试验。过载试验可达到12 000 gn而不失效,加速度传感器冲击测试范围到2 500 gn。
  5.2 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被测试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加速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其基本属于线性关系,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被测试传感器数据进行直线拟 合,其结果,如图5所示。
  
  对于悬臂梁结构的硅微型加速度传感器,在其它结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梁的厚度对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影响最大,基本上是反比的关系。这是由于在同样 的载荷下,梁厚与应力大小成反比,而应力大小直接影响灵敏度,应力越大灵敏度越高。由于加工出芯片梁的厚度比设计值偏差较大,故其测试灵敏度比设计值小, 如表3所示。
  
  在质量块尺寸一定的情况下,梁的长度-与灵敏度成正比,梁的宽度与灵敏度成反比。在梁的尺寸一定情况下,质量块的质量与灵敏度成正比。

微硅加速度传感器应用:应用于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键合技术[发明专利]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应用于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键合技术。在采用平面IC工艺在两面制作
有正面图形和背面图形的主芯片的两面溅射金属合金薄膜,通过光刻在两面的边缘区域形成金属共熔
区;在制作有加速度传感器上盖图形的上盖的有图形面溅射金属合金薄膜,通过光刻在边缘区域形成
金属共熔区;在制作有加速度传感器下盖图形的下盖的有图形面溅射金属合金薄膜,通过光刻在边缘
区域形成金属共熔区;将制作的上盖、主芯片、下盖对准,在360℃-380℃温度下,并保温25-35
分钟进行键合。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消除硅微机械传感器键合高温键合引起掺杂的再分布,热膨胀带来
的应力以及温度超过铝硅共晶点引起器件失效等问题。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9号
国籍:
CN
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祖玉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微硅加速度传感器应用:基于MEMS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案  第1张

微硅加速度传感器应用:微硅加速度传感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傅昆;;传感器闪耀自动化舞台[J];软件;2010年06期

2
 ;艾默生极具价格优势的Model3900传感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年07期

3
 詹彤;蔡智圣;张进;杨勇;;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危险驾驶行为检测系统[J];汽车零部件;2011年07期

4
 ;泛华测控推出LECT-1301精彩演绎十余类传感器实验[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7期

5
 石丽杰;;浅谈传感器与电动机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6
 孙晶;凌云峰;;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21期

7
 ;RC SI 56系列安全及防爆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2011年05期

8
 李梦黎;;移动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8期

9
 余剑敏;钟健松;魏健宁;谌庆春;吴米贵;;用PASCO光传感器测量圆盘转动速度和加速度[J];大学物理实验;2011年04期

10
 王福生;;大电流测试传感器的探讨[J];电源世界;2001年11期

11
 杨文君;刘生福;;模糊控制自动灌溉系统设计[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S1期

12
 吴年祥;任启宏;许锦苹;;基于AVR单片机智能机器人的设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3
 ;新纳米管传感器能检测到单个爆炸物分子[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7期

14
 程俊红;;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15
 牛晶;杨惠;王海鸿;;光电传感器创新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16
 Peter Welander;;多变量传感器[J];软件;2010年01期

17
 李巧真;李刚;徐天室;;传感器实验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6期

18
 高国龙;;加拿大微测辐射热计传感器将用于观测海洋、火灾和火山[J];红外;2011年08期

19
 张丽梅;赵晓东;宋文爱;杨录;;水分检测中自平衡电桥的研究[J];电子测试;2011年07期

20
 顾钧元;徐廷学;余仁波;陈海建;;结构健康监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盘松;孟军;;微硅加速度传感器的发展[A];2000全国力学量传感器及测试、计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陈峰;章德;谢中华;;SAW质量传感器的实验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岳瑞峰;刘理天;李志坚;;集成MOS力敏运放压力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A];2000全国力学量传感器及测试、计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振波;徐丹辉;张春晓;申安安;孙克;;在线式SF_6微水含量传感器[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丁勇;施斌;吴智深;;岩土工程监测中的光纤传感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成文萍;吴锁柱;张彦;董川;;模式滤光光纤甲醛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韦炜;陈名松;张婧;;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8
 李显宝;何鹏;;基于DS18B20的分布式温度探测节点[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永生;张继伟;郭晓庆;李聪;;KXJZ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在超化矿的应用与改进[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19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杨青锋;;我国传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之路[A];称重科技——第十届称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珊莹;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建模分析与设计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卢丽敏;基于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分析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3
 余金华;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朝晖;新型印迹压电仿生传感器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刘炜;应对化学生物袭击的微生物传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延;电化学发光DNA和适体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秋生;含硼酸糖、氨基酸生物荧光传感器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应智花;甲基膦酸二甲酯质量敏感型气体传感器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广全;含硼酸基团的糖囊泡荧光传感器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夏玮;纳米金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景峰;磁流体加速度传感器外围电路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2
 陈刚;虚拟式零件尺寸检测仪的研制[D];重庆大学;2009年

3
 武真;基于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传感器的构建[D];清华大学;2009年

4
 周厚江;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的流通式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尹计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6
 董波;光纤光栅阵列传感及其解调制技术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吴鸣晔;传感器监控平台程序设计及控制系统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陈全;中药生产浓缩工艺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D];中南大学;2005年

9
 陈佳棋;SPR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偶氮苯—环糊精相互作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李慧芳;基于PLC的蓄热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撰稿 周洪波 北京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感知与传输铺就物联网基础[N];计算机世界;2010年

2
 沈建苗 编译;传感器成“看护员”[N];计算机世界;2010年

3
 刘霞;美研发能印在松紧带上的传感器[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马文方;MEMS:物联网核心技术所在(下)[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艳秋;传感器发展气象万千[N];中国电子报;2002年

6
 ;村田制造所:“村田婉童”携手“村田顽童”展示新技术[N];中国电子报;2008年

7
 成都  陈汝全译;性能超群的新型集成温度  传感器 MAX1617及其应用[N];电子报;2004年

8
 成都  青化 译;臭味传感器TGS2450[N];电子报;2008年

9
 ;选用传感器的一般原则[N];电子报;2008年

10
 王睿;德国研发玻璃幕墙裂纹传感器[N];中国建材报;2010年

微硅加速度传感器应用:基于MEMS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案  第2张

微硅加速度传感器应用:电容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

电容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

相关推荐

·《电机与控制学报》1970年

·《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

·重庆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今日科苑》2010年20期

·厦门大学

本文分析了新型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评价了其非线性;提出了将静电激振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电机与控制学报》1970年40期

微纳电子技术

二维电容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刚度求解

硅微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噪音低、漂移小、功耗低、结构简单等优点 ,在军民两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重庆大学

硅微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电路研究

电容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重要的惯性传感器,是惯性测量组合系统的基础元件之一,在生产生活和军事武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与传统的加速度计相比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功耗小,体积小等诸多优点,因此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而其检测电路的研制是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加工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所研制出的微电容式加速度计主要是采用体硅加工工艺,所以无法把基于表面加工工艺的读取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中。本论文针对国内目前体硅加工工艺研制出的微机电系统(MEMS)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了传感器的信号获取与处理集成电路的研究。可以采用厚薄膜加工工艺把传感器和此检测电路进行混合集成。它的设计思路也可用于表面微机械加工工艺制作的差分电容式传感器,实现单片集成。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①本论文围绕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学、力学特性等。②对微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获取与处理的检测电路进行了深...
(本文共75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重庆大学 硕士论文 2009年

南京理工大学

MEMS传感器及在引信中的应用研究

微机电系统(MEMS)将对引信的发展提供其它技术不可比拟的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和测试;基于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引信发射环境的识别。文中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根据引信环境信息探测的要求确定了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相对容易、成本较低的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作为引信发射环境识别的传感器。在参数选择基础上,设计了传感器的结构和工艺路线,并经过几个批次的试制,成功地加工出了传感器样机,利用马希特击锤对传感器样机进行了动态标定,标定结果令人满意。文中分析了基于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环境识别的引信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引信发射环境识别的阈值+时间窗法。指出了由于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引信安全系统的设计将由结构设计转化为环境识别方法的软件设计。提出了MEMS的发展在三个层次上可能改变未来引信的面貌,即部件级,可制作固态安全系统;产品级,导致固态引信的发展;系统级,实现制导...
(本文共96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南京理工大学 博士论文 2003年

今日科苑

叉指电容式汽车安全气囊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和分析

本文对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2-D梳状插指电容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和仿...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今日科苑》2010年20期

厦门大学

宽量程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研制

微机电系统(MEMS)是面向21世纪的高新科技,涉及到电子、机械、材料、制造、信息与自动控制、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学科,MEMS在21世纪将成为最重要、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而微加速度计是微机电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它广泛应用到惯性导航和制导、生物医疗、农业、汽车工业、探矿测震、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玩具等领域。本文设计了一种以MEMS技术为基础的电容式力平衡硅微加速度传感器,该传感器主要采用SOI和硅-玻璃键合技术制作,形成了玻璃-硅-玻璃的三明治结构。该传感器能满足在大范围内加速度的变化测量。就此本文开展了以下主要研究工作:1、分析几种典型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并比较其优缺点,结合现有实验条件及课题宽量程的特点,提出电容式力平衡硅微加速度传感器。2、对宽量程平衡式微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研究,设计传感器的结构,建立了数学的模型,确定使系统稳定必须满足的条件,对系统安全必须满足的条件进行分析,根据提出的结构,从理论上...
(本文共107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厦门大学 硕士论文 2005年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电气控制线路图控制原

推荐产品

更多